科研基地

首页> 科研基地

和田木卡姆应我院邀请首次进京演出

为了贯彻中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科建设,2011年11月22日,《和田木卡姆学术展演》在我院歌剧厅成功举行,这也是和田木卡姆有史以来首次应邀晋京演出。本次演出是我院新疆“民族音乐研究教学实践基地”建立后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由我院基地与图书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库”项目组具体承办,整个活动得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图书馆馆长杨红,以及我院新疆“民族音乐研究教学实践基地”联系人、音乐学系博士生巴吐尔·巴拉提,共同主持了学术展演。学院相关领导、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艾比布拉等兄弟单位的代表,以及数百位师生观看了展演。5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其中木卡姆等多个民间音乐项目曾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名录。在当日晚的学术演出中,来自和田墨玉县托胡拉乡的“伊盖木拜尔迪·艾散木卡姆班社”和来自和田皮山县克里阳乡的“麦西来普木卡姆班社”,为听众表演了《盘吉尕木卡姆》、《木夏吾莱克木卡姆》、《琼乃何曼》、《巴亚特乃何曼》四套传统和田木卡姆。这些木卡姆目前只有少数班社及艺人能够表演,属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墨玉“木卡姆乃何曼”现存五部,其结构由木凯迪满、太孜、奴斯合和赛勒克等四部分组成,音乐风格较为细腻。墨玉《木卡姆乃何曼》至今还保留着维吾尔族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巴拉曼。克里阳麦西热甫木卡姆目前现存八部,一般由木凯迪满、赛乃姆、达斯坦、麦西热甫、迈尔呼啦、赛勒克六部分组成,其音乐风格更为粗犷豪放。60

在表演中,这些民间艺术家们载歌载舞,全场观众座无虚席,都沉浸在和田木卡姆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旋律和舞蹈动作中。在赵院长睿智、幽默的主持和详细介绍下,民间艺术家们一一为大家了演奏了达普(手鼓)、巴拉曼、弹拨尔、都它尔、艾捷克等维吾尔族传统乐器,以及木卡姆各部分贯穿的变换节奏型,使得在场的同学们经历了一次丰富的民间传统音乐洗礼,品味、思索着木卡姆复杂的音调、结构、调式等音体系特征。整场演出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气氛极为高涨,尤其是演出最后木卡姆艺人们热情地邀请观众共舞,演出现场一片欢腾,在场的每个人和艺术家们一起营造和享受着木卡姆艺术热情奔放的旋律和载歌载舞的热烈,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6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国音乐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从事民族音乐教学和研究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肩负着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历史重任。《和田木卡姆学术展演》成功地将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引入学校,彰显出我院“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与艺术实践特色。它不仅使得和田木卡姆这一“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组成部分得以首次晋京演出,而且开拓了学院师生们的视野,对祖国的音乐文化资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如同赵院长在演出结束时的总结中指出的那样:中国音乐学院是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学院,各民族的文化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我们为我们国家有着这样丰厚的音乐资源而感到自豪。同时,作为中国音乐学院的教师和学生,我们也应当认真思考如何继承好民族音乐,将之发扬光大,为世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今后在中国音乐学院的舞台上,五十六个民族的五十六朵花,会不断地在这里绽放!62

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本次学术展演的十余位维吾尔族民间艺术家,年龄最长者已达八十高龄。他们先由各县乡坐车至和田市,再由和田市奔赴乌鲁木齐,最后到达北京,整个行程达万余里。这些民间艺术家极为热情敬业,他们全力以赴参加了学术展演及图书馆数据库的录音录像工作,活动进展得十分顺利,维汉同胞亲如一家。在交流活动中,八十岁高龄的和田老艺人伊盖木拜尔迪?艾散发表了感人肺腑的讲话,并流下了深情的热泪。他说:“这是我们生平第一次来首都北京演出。和田虽然与北京远隔千山万水,但在短短几天内,所有维吾尔族艺术家们都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美好。这次活动也让我们重新看到了自己的价值,认识到了木卡姆的文化意义。”他还特别感谢中国音乐学院提供了这样的展演机会,感谢党和政府对于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视。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建设中,基地必将对于我院的学科建设、教学工作,以及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做出应有的贡献。(党院办、科研处、图书馆联合报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