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基地

首页> 科研基地

我院召开第二届“民族音乐研究教学实践基地”工作会议

36

37

38

2014年9月21日下午2点,中国音乐学院第二届“民族音乐研究教学实践基地”工作会议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倪赛力,基地专家樊祖荫教授,来自全国11个基地的代表及我院基地联系人韩宝强、刘勇、王军、张天彤、徐天祥、王先艳等老师们出席会议。会议由科研处处长高佳佳教授主持。

2011年,我院在京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基地工作会,时隔三年,正值中国音乐学院建校50周年的校庆之际,我们迎来了第二届基地工作会议的召开。三年以来基地工作又有了长足的进展,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成果。产生了国家级、省部级及院级科研课题,完成了多篇博士、硕士论文,举办了一系列展演、考察、会议、讲座等学术活动,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了我院的学科建设工作,也为部分基地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真正彰显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特色。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对近三年来的工作做一个总结,一方面也请各基地的代表介绍各自基地的情况,做出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对下一步的工作开展提出方案、计划和展望。

会议开始,陕西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陈显琪、海南琼州学院艺术学院院长符玉梅等基地代表向中国音乐学院50周年校庆赠送礼物表示祝贺。

赵院长首先致辞,他肯定了各基地这几年取得的成绩:“基地这几年取得的成果为五十年校庆增添了学术色彩,中国音乐学院是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学院,任务与历史使命是要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是中国音乐学院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资源,是转化成教育资源的重要来源,在基地建设中,我们很多学生依托基地资源完成了硕士与博士论文以及作品创作,基地建设已经成为学校学科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同时,赵院长还对基地的同志这几年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谢,祝贺他们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预祝基地未来的建设能够越来越好。

各基地联络人以及代表对基地这几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深刻、全面的总结,提出了基地开展工作中所存在的困难,并对基地今后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会议期间,代表们畅所欲言,场面十分热烈。

首先发言的是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基地联络人,我院音乐科技系主任韩宝强教授。他简单介绍了文化部基地成立两年来的工作情况,以基地为依托,两年间师生共同完成了两篇硕士论文与两篇博士论文。韩宝强教授表示:“我深刻体会到与基地的结合给我们的教学,特别是研究生的教学产生了极大地良性作用。”随后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李松主任详细地介绍了文化部基地这两年的具体工作,其中包括对国家科技部委托中心实施的对中国民族传统乐器、少数民族传统乐器进行声乐艺术测量这一工作。黑龙江基地、内蒙古呼伦贝尔基地联络人张天彤副教授,新疆基地、云南德宏基地联络人徐天祥老师从各个层面,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几年来基地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了基地工作取得的成绩与不足之处。接下来,海南琼州学院艺术学院符玉梅院长、黑龙江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学会陶贵水会长、何丽霞老师、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高振岐院长、陕西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陈显琪、广西平果基地农敏坚主任等分别就基地建设做了简短而精彩的发言。

樊祖荫教授对近年来基地工作的建设与发展给予肯定,并对基地未来的建设提出了期许。鼓励研究者“要到人少的地方去,找到真正的原生态的原始民歌,要把还没有消亡的东西及实地挖掘整理出来。海南黎族的多声民歌就有待于研究。我相信在现有的基础上,各地的基地一定会办得更好,这也是我们中国音乐学院要办好、办活、办出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党委副书记倪塞力作会议总结发言。倪书记总结了目前基地建设的类型包括有着丰富少数民族资源的地区、地方高校及专门研究机构等三类。在几年的工作中,一方面学校根据地方的需求提供学习进修的通道,为当地培养民族音乐人才;一方面学院师生广泛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对各地方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尤其是在创新的研究方面和资源保护方面的工作,这些是对我们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基地建设的意义非同寻常。中国音乐学院是56个民族的音乐学院,是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国音乐学院为中国音乐而生,为中国音乐的发展而生,衷心希望能和各基地继续合作交流,为弘扬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搭建良好的平台,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把我们丰富的资源更好的继承和传承下去。

(科研处 郝斐、廖婉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