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闫拓时、院长赵塔里木、前院长樊祖荫、科研处长高佳佳、音乐研究所张天彤,以及科研基地工作人员等一行,于8月14日至20日,赴黑龙江省进行了有关建立“中国音乐学院—黑龙江省民族音乐研究教学实践基地”的相关事宜及签字、挂牌仪式。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靠近北部的省份,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汉族、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朝鲜族、蒙古族、锡伯族等兄弟民族的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这些都亟待挖掘、研究、继承和发展。黑龙江省高度重视与中国音乐学院的合作,在省文联负责人和我院科研处的积极联络下,活动得以成行。省文联安排专人,全程陪同我院人员在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佳木斯大学、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区文联、大兴安岭职业学院等四地进行了签约和挂牌仪式。
在黑龙江省四地先后召开的座谈会上,黑龙江省文联、音协代表及哈尔滨师大、佳木斯大学、齐齐哈尔市文联、大兴安岭职业学院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对我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省文联副主席燕鹏说,中国音乐学院书记、院长亲自带队前来,这对于很多地方院校来说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提高和学习的机会。当地一定会积极配合、主动请教,为中国音乐学院的工作提供应有的便利。哈师大副校长徐晓风认为,中国音乐学院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最高学府,能够来到东北边陲,与地方院校和单位优势互补、合作建设基地,这是一项非常有远见的举措。
黑龙江省音乐文化资源丰富,当地学者在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区域音乐研究、音乐教育等领域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在座谈会上,各单位先后介绍了已有的研究基础和成果。佳木斯大学以赫哲族音乐的研究和创作为特色,先后成立“东北少数民族音乐创作组”、“ 赫哲族艺术研究所”、“ 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所”,申报了黑龙江省课题《中国赫哲族与俄罗斯那乃族音乐之比较研究》,目前正在编《赫哲族歌曲全集》。哈尔滨师大音乐学院是国内少有的几个师范类音乐博士点之一,以音乐教育和区域音乐研究为特色。在音乐学院院长、省音协主席陶亚兵的带领下,学院先后成立了音乐研究所、艺术研究所、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满族音乐研究发展中心、抗日音乐研究中心、中俄音乐交流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交响乐团、民乐团、话剧团等机构,是国家级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试验区和全国师范院校的B类特色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方向),其在地域文化研究、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和面向农村的教师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外,齐齐哈尔市在达斡尔族音乐(梅里斯地区),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在鄂伦春族音乐传承和弘扬方面,也有着较多积累和经验。
闫书记和赵院长介绍了我院的历史沿革、专业设置、教学特色等情况。在哈师大与佳木斯的座谈会上,闫书记指出:建立民族音乐教育体系,是中国音乐学院的办学任务和践行的目标。我们在学习西方音乐的同时,要把中国音乐传承、研究、弘扬好。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中国音乐学院和地方兄弟单位精诚合作,基地即是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在齐齐哈尔与大兴安岭职业学院的座谈会上,赵院长指出:多元化是人类文化生生不息发展的一个前提和保障。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音乐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通过基地,可以实现中央与地方音乐的互补。其对于音乐教育及弘扬区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的意义,对于后代民族音乐文化生活不息发展的深远意义,都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去理解、认识和深化。
樊祖荫教授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地方音乐的传承、教学和研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他认为,在研究工作中首先要明确问题意识,即我们现在要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课题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到了一定阶段,要和教学紧密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少数民族音乐保护方面,要特别重视语言问题,语言一旦消失,本民族的音乐就不会存在。高佳佳处长谈到,科研和教学是高校发展的两大龙头,作为教学科研型高校,中国音乐学院除了培养音乐表演艺术家以外,还承担着科研的重任。学院近年在全国建立了近十个基地。希望基地成立后,能够做出合理规划,以专家为指导,积极展开工作,做出一定的成绩来。
此外,各单位的代表、学者,以及我院黑龙江省基地联系人张天彤也在座谈会上发言。当地多家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8月15日,佳木斯大学揭牌仪式
闫拓时书记与佳木斯大学党委副书记邱洪斌互赠礼品
8月16日,哈尔滨师大座谈会
闫拓时书记与哈师大副校长徐晓风共同为基地揭牌
哈师大副校长徐晓风与音乐学院院长、省音协主席陶亚兵在座谈会上发言
8月18日,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座谈会
赵塔里木院长与齐齐哈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洪生等为基地揭牌
与会代表合影
科研处处长高佳佳与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金伟签订基地合作协议
接牌仪式代表合影
在大兴安岭阿里河采访鄂温克族传统艺人
(科研处)